前言我們因為某一個目的,比如賺錢、行善、懲惡、抓小三,因此設立一個公司(或是協會、基金會、組織、徵信社等等)來達成我們的主要目標。為了定期的察看我們的運作結果有沒有朝向目標,KPI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,關鍵績效指標)因應而生。
但是有一個前題,在設定 KPI 之前,我們要更明確定義我們的目的,而不只是藍圖。藍圖可能是「改變世界」、「讓生活更便利」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,但目的會更具體。讓目的越具體,我們越可以知道要重視的是那些項目,而這些項目就可以嘗試用 KPI 去定期確認。
我知道多數人都不喜歡被訂定 KPI,甚至有些公司會在部門內就劃分等級,即便這個部門的人都非常優秀。說真的,KPI 的設定過與不及都不好,希望你可以透過這篇文章,了解 KPI 原本的樣貌,回歸初衷。要知道,設定 KPI 主要還是為了公司的主要目的,不是為了讓公司內部撕裂阿。
為了讓說明更直觀,我還是先用喜歡的餐廳當範例,從上到下的說明 KPI 是怎麼開始,怎麼從公司目標往下延伸到各部門或是每個成員。
KPI 訂定的依據除了明確目標可以幫助
KPI 的設定,SMART原則、市場上同行的現況、我們過去的數據,也能當作指標:
公司的目標是什麼
若目標是「提升獲利」,KPI 可能是營業額增長率、淨利率、客單價、出餐正確率
若目標是「提升顧客滿意度」,KPI 可能是回購率、顧客服務評分、餐點製作時間
若目標是「降低營運成本」,KPI 可能是食材浪費率、食材成本佔營收比率
KPI 需要符合 SMART 原則
Specific(具體):避免過於籠統,「提升營收」不夠明確,應該是「每月營收成長 5%」
Measurable(可衡量):確保數據可量化,如「顧客滿意度 4.5 顆星(滿分 5 顆星)」
Achievable(可達成):應該是合理可行的,避免設定過高導致士氣低落
Relevant(相關性):應與公司的戰略方向相關
Time-bound(有時限):需有明確時間範圍,如「Q1 顧客回購率提升 15%」
過往數據與市場標準
參考自身過去的績效來訂定合理的 KPI
觀察市場上同類型競爭者的指標,例如平均翻桌率、行業內標竿企業的顧客滿意度
內外部環境
內部條件:人員能力、餐廳定位、可用資源
外部環境:季節性影響、競爭對手、市場趨勢
KPI 設定是分層,從上往下的展開
KPI 不是從員工層級開始設定,而是從公司整理開始設定的。
依據不同的規模,我們可以設計在不同層級的目標,甚至如果公司規模小,我們可能連部門目標都不用,就專注在公司整體的目標。以下的分層目標設定來自於網路上各方採納,所以聰明的你可能想到更多:
整體餐廳層級(適用於衡量整體績效)
營業額成長率:可以每月或是每季比較,也跟去年同時間比較。
顧客滿意度:可以用線上問卷,如果可以留下顧客電話,就能做出更客製化的滿意度分析。填問卷送小禮物是一個能留下電話的誘因。
平均客單價:這個不是要我們天天漲價,而是透過我們的菜單讓顧客點菜,平均每個顧客消費的金額有沒有維持或是成長。
食材成本佔營收比率
淨利率(又稱純利):將營收減去商品成本、營業費用後,公司淨損的金額
顧客回購率
部門層級(如果我們餐廳有大到開始明確部門的區分):
內場廚房部門:食材浪費率、餐點製作時間、出餐正確率
外場服務部門:顧客滿意度、翻桌率、環境清潔度、客訴處理時間
行銷部門:新客轉換率、忠誠客戶數、社群媒體參與度
員工個人層級:
廚師:準確製作率、食材報廢率
服務生:顧客服務評分、推薦餐點成功率
清潔人員:清潔完成率、環境評分
有一項我沒有寫,就是當我們在考慮各部門的 KPI,身為老闆的你,其實也可以想想自己的 KPI。扛著公司的門面確實非常辛苦,但你也可以每季或是半年一次,讓員工給你回饋,看看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、生活工作是否平衡、有否霸凌、離職率等等,是否都有維持在健康的水位之上。除非你是一人公司。
KPI 設定範例綜合前兩項標題的說明,我們可以列出公司整體的、部門的或是個人的 KPI 指標。
層級
KPI 指標
訂定的依據
目標
餐廳整體
營業額成長率
企業獲利目標
每季提升 10%
內場廚房
出餐時間
顧客體驗
常備餐點平均出餐時間低於 10 分鐘
外場服務
客戶滿意度
市場標準
Google 評論平均 4.3 星以上
行銷部門
顧客回購率
成本效益分析
每月回購顧客佔
30% 以上
服務生
餐點推薦成功率
業績提升
每日推薦成功 5 次以上
KPI 監控與調整KPI 不是一成不變的,目標也會隨現況調整。當我們完成
KPI 設定後,需要透過定期監控來確保其有效性:
數據收集使用 POS 系統、顧客問卷、內部報告等方式收集數據
定期檢討每月、每季開會檢討 KPI,並調整不合理的指標
獎勵與改進:獎勵:達標員工可獲得獎勵,如績效獎金、升遷機會
改進:未達標部分則分析問題並提供改善方案
比方說生產良率,假設我們已經是
99% 良率,每月被要求進步
1%,可能 12 個月後就再也不會達標。相對的,我們可以設定良率需要穩定在
99.6% 以上,如果未達標需要請產線與品質部門提供改善報告。
結語 — 回到品質部門的核心目標回到我們品質部門吧。
如果你的公司對於品質有獨特的要求,或是已經有品質部門,品質部門的 KPI 就會是一個輔佐公司整體為目標,例如、監控產品良率、處理客戶抱怨、優化製程,減少浪費與成本。藉由降低風險、減少浪費、穩定每一個流程的輸出,品質部門就能夠成為公司的中堅份子。這些指標有的如下:
KPI
指標
測量方式
目標
不良率(Defect Rate)
(不良品數量 ÷ 總生產數)× 100%
< 1%
客戶抱怨率
(Customer Complaint Rate)
(客訴數量 ÷ 出貨數)× 100%
< 1%
退貨率(Return Rate)
(退貨數量 ÷ 出貨數)× 100%
< 1.5%
首次通過率
(First Pass Yield, FPY)
(一次合格產品數 ÷ 總生產數)× 100%
> 95%
糾正與預防行動(CAPA)完成率
(完成 CAPA 數 ÷ 總 CAPA 數)× 100%
100%
內部稽核符合率
(符合項目 ÷ 稽核項目)× 100%
> 90%
供應商品質表現(Supplier Quality Performance)
依 PPM(百萬分之缺陷率)或供應商評分制評估
PPM < 5000
延伸閱讀: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ISO9001:2015 第 9.1.2 節 「顧客滿意度」,推動進步的核心之一
【Traceability 可追溯性】— 想管好你們家的產品品質?先做好生產紀錄表吧!
【品質管理系統】— 持續改善 (Continuous
Improvement)到底要怎麼改?有沒有具體的方法?
【品質成本】— 如何用有效管理降低公司無形損失?
【防呆(Poka-Yoke)】– 產品設計階段時越多越好,也是品質改善的最高境界
【5 Whys 分析法】— 直搗問題核心的根本原因,8D報告中,根因分析的好朋友!
【零缺陷 Zero Defects】— 品質界的珠穆朗瑪峰,一個難以觸及的領域,但我們該不該也嘗試登頂呢?
【RMA 退貨授權】— 品質部門最接近公司財務的一次。讓我們超越退貨,深入了解RMA的雙重價值 —
滿足顧客與減少公司支出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蘋菓西打 5年內發生兩次毀滅級的品質異常,我們以後還喝的到它嗎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— 丸龜製麵新上市的限時產品「搖搖烏龍麵」裡面有活跳跳的青蛙!是誰放牠進去的?
【品質事件討論】 — 高級自助餐廳「饗饗」居然也會有食物中毒!我們該如何面對和預防?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美國連鎖墨西哥餐廳
Chipotle
【最佳品質代表】— 日本超好吃連鎖烏龍麵「丸龜製麵」,無懈可擊的製作流程令人如癡如醉